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你該看《巴黎限時簽》的幾個理由
其實巴黎限時簽背後藏了論文級的議題可供討論,例如摩洛哥與法國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摩洛哥曾為法國的殖民地,blah blah blah,也因此巴黎限時簽開頭雖然彷彿是穿著Prada惡魔的法國版,沒耐性到了極點的老闆,爾虞我詐的同儕競爭,但情節隨即急轉直下,女主角從她認為是天堂但這裡既沒家人,好友又只有兩個的巴黎,被遣送出境回到她的出生地,摩洛哥,片名的限時簽指的就是她需要一個可以讓她回到法國的簽證。明顯有身分認同問題的女主角在摩洛哥當地面對摩洛哥人用阿拉伯語(摩洛哥的官方語言)提問時,總是直接用法文來回答。又或者在女主角的家庭裡,她跟家人道早安用的語言都是法文。一則看得出女主角自以為用法文就比用阿拉伯文地位來的高,同時也看得出摩洛哥深受法國的影響,不僅阿拉伯語,連法語也可作為溝通的工具。巴黎限時簽雖然是身兼編劇,導演,女主角三職一體的蕾米柯里希的導演處女作,但她就勝在可以把這些動輒在談論性節目會讓主持人與來賓吵成一團的議題,用最淺顯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且是以一種幽默的手法來傳達,不用詼諧兩字,是她在處理上並不帶有任何法國優於摩洛哥的態度,這也是本片最難能可貴之處。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幸福來訪時 : 2008金馬影展之六

英文片名The Visitor,短短的兩個字,但Visitor這個字幫這部片做了個絕佳的註解與開場。相較之下,中文名“幸福來訪時“未免太小家子氣。
##CONTINUE##以下一站幸福(The Station Agent)初次執導作品便站穩腳步的導演湯瑪士麥卡錫(Thomas McCarthy)新作,是以一個頭禿,看來有點年紀的男人作為開場。
畫面中的中年男子有點緊張,門鈴聲響起,來訪的是比主人還要更老的女人,“我們可以開始了嗎?“好奇心讓人不禁要問這客人要對主人進行什麼樣的服務?手指要記得彎,謎題揭曉,原來老女人是中年男子的鋼琴老師。老女人循循善誘,但中年男子似乎不是很進入狀況。課程結束,臨走前老師依照慣例再次跟學生確認下次上課時間,中年男子回道不必了,老女人問,“在我之前你已經請過幾個鋼琴老師?“中年男子回,“四個“。接下來老女人的回話可絕了,“你知道在你這個年紀學鋼琴是需要天賦的。如果有一天,你決定放棄學鋼琴的話,那請你通知我,我想買你的鋼琴。“
第二個場景出現,中年男子在講堂上演講,原來他是大學教授,上完課回到研究室,這次是敲門聲,但中年男子依舊是扮演著主人的角色,上門的客人顯而易見的,這次換成是原來作業遲交想要補交的學生,學生以有個人因素延遲了作業的正常繳交時間,但中年男子大條不甩的教訓學生,連正眼也不看他的拒絕接受這遲來的報告。同樣是主人,專門(當大學老師)的跟不專門的(當學鋼琴的學生)態度原來差異可以是這麼多。我說了這麼多,但這只不過是短短開場五分鐘內發生的事呢。而這幾分鐘內,引人興趣的可多著,中年男子為何如此難以親近?他為何想學鋼琴?他沒有任何家人嗎?別擔心,隨著劇情進展,一定會給你個滿意的答案。也只不過在這幾分鐘內,讓我不由自主的佩服起又編又導的湯瑪士麥卡錫,他的劇本是如此的縝密,分鏡是如此的步步為營。看到這,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個小人物的故事,但格局可沒那麼小呢!
祕密多到不行的中年男子被迫不得不從康乃迪克進到紐約市來參加研討會,因此他得回到已經久未居住的住所,也因而很難得的他此次是以由外往內開門的身分出現,但其實他還是主人的身分呢。改變總是好事,尤其對這一成不變的人而言。一進門,發現冒出一男一女兩個非美裔的不速之客。到此,開頭起了個差不多,主角也全都介紹完畢,於是乎,真正的故事就由此展開。
講到這裡,故事重點都尚未提到。鑑於篇幅已經拖了非常之長,讓我速速切入重點吧。隨著故事進展,學起鋼琴總是半途而廢的中年男子開始跟不速之客的男子學起了非洲鼓。鋼琴vs非洲鼓,四拍vs三拍,美國人vs非美國人。 當觀眾正沈浸在這音樂的盛宴之時,警察與人權這在流行不過的話題,隨著中年男子的打擊鼓老師在地下鐵被警察攔檢,隨即被戴上手銬,又把影片往另一個層次推進了起來,而這一切都是後911時代的迷思?導演的企圖到此終於浮上水面。
音樂的部份讓我們得到解答,那中年男子的個人生活呢?原來他老婆過世,兒子也到倫敦去了,明明閒得一個學期只教一門課,卻總是裝忙,忙著寫他那本一直為完成的書。直到打擊鼓老師被關進detention center,他母親這新角色的出現,填補了中年男子心中一直空著的那個位置,也讓我心中有股溫暖的感覺。
打擊鼓老師下場究竟為何?中年男子跟打擊鼓老師媽媽是否會發展出一段黃昏之戀呢?留待你們自己發覺吧。但不知為何,當片尾那美國國旗飄起之際,我不禁希冀這樣的狀況不會一而在在而三的發生。
PS: 本片有絕大部份場景在紐約市拍攝,連著名的紐約大學,Staten Island Ferry都入鏡了,懷念或者純粹想一覽Big Apple風光的你可千萬別忘了觀賞。
個人喜好:★★★★
2006年6月11日 星期日
The Chumscrubber裏的慘綠少年
彷彿是情歸紐澤西(Garden State)跟吮指少年(Thumbsucker)的綜合體【情節跟情歸紐澤西男主角遭逢喪母之痛後,終有女主角相助走出陰影相仿;演員配搭跟吮指少年一樣由眾星雲集的中生代演員帶出年輕一輩的新秀,吮指少年有基努李維(Keanu Reeves)、文生范恩(Vince Vaughn);The Chumscrubber有雷夫范安斯(Ralph Fiennes)跟葛倫克羅絲(Glenn Close)。但其實這兩部被很多影評人稱讚的獨立小品,卻膚淺的很不得我緣】,The Chumscrubber這部明顯沒有受到應有注意的美國片,有著近來美國獨立製片一脈相成的主題:成長於郊外(Suburbs)的青少年(Young Adult)成長問題。

故事主軸為目睹好友自殺不知如何自處的青少年Dean(由以舞動人生(Billy Elliot)一舉成名,近作有金剛(King Kong)跟性手槍俱樂部(Dear Wendy)的傑米貝爾(Jamie Bell)飾演),如何經過一烏龍綁架事件,重新找回自己。

或許是略帶憂鬱神情的傑米貝爾演技比【以吮指少年拿下包括柏林影展在內等多個知名影展的男主角獎項並且同時有演出The Chumscruber的】陸泰勒普西(Lou Taylor Pucci)跟【以電視影集Scrubs成功進軍影壇,自編自導自導情歸紐澤西的】查克布萊夫(Zach Braff)都來的好;也可能結合Placebo, Rooney, The Like, Snow Patrol, Annetenna, Phantom Planet僅僅六組人馬所構成的配樂跟電影整體的氛圍配合得當;【這一方面,忍不住要發一下牢騷,儘管用了我心目中的神Elliott Smith多首歌曲當配樂,還是救不起吮指少年整體貧瘠的劇本;至於很多人喜愛的情歸紐澤西電影原聲帶我倒是沒多大興趣。】又或許同時平行穿插青少年跟父母親兩條主線的敘事方式比起焦點明顯集中在青少年身上的另兩部片來的更為完整。因此The Chumscrubber在我心中並沒有淪為跟其他兩部浮於表面、徒為少年強說愁的失敗模式,而是真正帶領我進入一個父母親失職、青少年們行屍走肉的國度。

情歸紐澤西台灣未上映,但DVD各大出租店皆可找到;吮指少年則曾在2005年的金馬影展放映,The Chumscrubber台灣未映,不巧的是,台灣的三區DVD皆未發行,想看這兩部的朋友大概只能求助於同樣在今年一月已發行一區的DVD。

故事主軸為目睹好友自殺不知如何自處的青少年Dean(由以舞動人生(Billy Elliot)一舉成名,近作有金剛(King Kong)跟性手槍俱樂部(Dear Wendy)的傑米貝爾(Jamie Bell)飾演),如何經過一烏龍綁架事件,重新找回自己。

或許是略帶憂鬱神情的傑米貝爾演技比【以吮指少年拿下包括柏林影展在內等多個知名影展的男主角獎項並且同時有演出The Chumscruber的】陸泰勒普西(Lou Taylor Pucci)跟【以電視影集Scrubs成功進軍影壇,自編自導自導情歸紐澤西的】查克布萊夫(Zach Braff)都來的好;也可能結合Placebo, Rooney, The Like, Snow Patrol, Annetenna, Phantom Planet僅僅六組人馬所構成的配樂跟電影整體的氛圍配合得當;【這一方面,忍不住要發一下牢騷,儘管用了我心目中的神Elliott Smith多首歌曲當配樂,還是救不起吮指少年整體貧瘠的劇本;至於很多人喜愛的情歸紐澤西電影原聲帶我倒是沒多大興趣。】又或許同時平行穿插青少年跟父母親兩條主線的敘事方式比起焦點明顯集中在青少年身上的另兩部片來的更為完整。因此The Chumscrubber在我心中並沒有淪為跟其他兩部浮於表面、徒為少年強說愁的失敗模式,而是真正帶領我進入一個父母親失職、青少年們行屍走肉的國度。

情歸紐澤西台灣未上映,但DVD各大出租店皆可找到;吮指少年則曾在2005年的金馬影展放映,The Chumscrubber台灣未映,不巧的是,台灣的三區DVD皆未發行,想看這兩部的朋友大概只能求助於同樣在今年一月已發行一區的DVD。
2006年4月21日 星期五
一個屋簷下之四個大男孩
由左至右依序為Ari, Eric, Vincent, Turtle and Johnny.

四個女生湊在一起有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那把四個男生放在一起又有什麼可能性?
因為同為HBO出品,因此被稱為男生版慾望城市的大明星小跟班(Entourage),以及NBC今年一月剛推出的Four Kings,這兩部美國影集的設定剛好都是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四個男生。
在Entourage中組成成員有大明星Vincent,和他多年好友外加私人助理Eric,加上Vincent那長的一點都不像他的哥哥Johnny,以及超級愛搞笑的Turtle。大明星應該住在哪裡?當然是五光十色的加州好萊屋。好萊屋什麼不多,就party跟chicks多。這是夜夜笙歌party的好地方,說到party,當然少不了衣著清涼的比基尼女郎。這四個單身漢湊在一起除了打屁能做什麼?當然是談論這些看到大明星就想撲上去還有辦公室助理在內各式各樣的女生。
對比美國西岸的熱情洋溢,Four Kings中由多年好友衍變成室友的背景則設在東岸的紐約市。延續NBC情境喜劇(Sit-com)一脈相承的傳統,Four kings是以室內景為主,每集有一明確的主題,故事情節則較不注重這一集跟下一集之間的連貫性,情節則大部分是用嘴巴「演」出來的。
因為有付費頻道預算較優渥之故,Entourage每集幾乎都少不了一場Party,而且每集幾乎都有不同的大明星客串,如方基墨(Val Kilmer)幾乎讓人認不出是他的扮醜演出,或是根本就是演他們自己的明星群,如性感尤物潔西卡艾芭(Jessica Alba)、走演技派路線的路克威爾森(Luke Wilson)、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中表現出色的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on)、曾演出再見鍾情(A Lot Like Love)的女星亞曼達彼特(Amanda Peet)、鐵達尼號(Titanic)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用星光閃閃來形容也不以為過。Entourage的四人幫加上劇中個性賤到不行、飾演Vincent經紀人的Jeremy Piven,甚至登上2005年Entertainment Weekly年終風雲人物榜。台灣HBO尚未播映,但DVD已發行;美國今年六月全新第三季也即將登場。
相較之下,Four Kings的聲勢明顯弱了許多,今年一月開播後到目前為止只播了七集,依照NBC一向對收視率差的節目腰斬下手絕不手軟的往例看來(還記的當時複製英國BBC喜劇Couplings雷聲大雨點小的慘況),此劇實在凶多吉少,連帶台灣觀眾有機會看到的機率也渺茫不已。
Four Kings的四位主角,較為一般觀眾熟知為最右手邊的Seth Green.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