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天使威士忌 : 每個人都需要個重生的機會
總覺得天使威士忌這片名切題是很切中劇情重點,但對不喝酒的觀影者或是擺明著我就是文青的這類觀眾,吸引力到底會有多強烈,老實說,強烈的懷疑可不小。加上說有多巧就是這麼巧,媒體試片的這個中午,竟然撞上信義威秀鋼鐵超人4DK的處女秀,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去被風吹,被椅子震了,因此光點華山一廳的人數少的讓我有點落寞。但畢竟這部片可是去年我金馬影展搶票搶輸別人,落了個每場都完售卻只能心中暗暗飲恨,望穿了秋水才終於盼到有獨立片商把它引進台灣做盛大放映的,所以有這個可以搶先一睹為快的機會,怎麼說都要好好把握才行。拉里拉雜說了那麼多,與其說擔心它的票房,不如說很怕你沒有給天使威士忌這個感動你的機會。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外慾&熾愛 (作者論:佛森歐茲派特)
要談佛森歐茲派特前,不得不把上一篇的努瑞也拉進來談一談。
##CONTINUE##佛森(Ferzan Ozpetek)跟努瑞貝其錫蘭(Nuri Bilge Ceylan)有什麼關聯?
兩位同是土耳其裔的(連城市都剛剛好是在伊斯坦堡)國際名導,連出生年份(1959)都巧合的一模一樣。雖然同為土耳其人,但跟努瑞在自己家鄉揚名力萬不同,佛森則是在義大利大紅大紫了起來。兩個人的風格也因而大相逕庭,努瑞明顯保有土耳其介乎歐亞洲,已開發與原始間較自然的面貌。佛森的作品則是一貫的從中產階級觀點出發,故事背景往往發生在城市,演員男的帥女的美,一整個就是畫面美到不能勝收。若要應把在台灣的能見度也算進來,那作品多次被不同片商引進的佛森可是說幸運不少。(相信這跟一個被歸類為土耳其,一個則被貼上義大利標籤不無原因。)但要以獎項論英雄的話,努瑞毫無疑問的以37個獎項(光是遠方Uzak一片就不知迅速幫他累積了N個大小獎項)遠遠把佛森的14個拋在腦後。
佛森今年的最新作品Un Giorno perfetto(aka: A Perfect Day,完美的一天)剛剛在威尼斯影展盛大公映,但跟努瑞今年在坎城以三隻猴子大放異彩的拿下最佳導演的殊榮相比(也因為這個原因,三隻猴子不僅是全球撇開影展外第一個上映的國家,也是首次努瑞的作品比佛森的還早在台灣上映),佛森很不幸的是以鎩羽而歸做結。完美的一天跟佛森的前作熾愛一樣,都同樣的端出大堆頭演員。但跟熾愛以一對完美同志情侶為中心,向外輻射帶出圍繞在其週邊每個個體看似專屬自己的故事,但事實上卻彼此交錯的義大利中產階級浮世繪相比。從完美的一天現在可到手的故事大綱裏,佛森歐茲派特似乎把在其以前作品不管隱晦(外慾)或光明正大(熾愛)皆可見的身分議題(佛森是出櫃的同志)給完全的拿掉了。
佛森不是個多產的導演,但他七部長片裡面,台灣上映過的就有三部(2007的熾愛 Saturno Contro,2003的外慾 La finestra di fronte aka: Facing Windows,1997年的男欲天堂 Hamam),熾愛跟外慾當中其實還夾雜了一部名為Cuore sacro aka: scared heart,但網路資料少的可憐的片子。外慾聚焦在一位家庭主婦身上,熾愛則有八位主角共同瓜分戲份。外慾在過去與現在,家庭主婦有可能的外遇跟失智老人過去的一段戀曲,來回穿插。熾愛則直接將焦點擺在當今的義大利社會,藉由一對同性戀人跟一對異性戀伴侶而更深入的探討他所關心的議題。熾愛雖然野心較大,但顯然佛森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控制能力跟影片的整體成績明顯的不如外慾。而且佛森的影片美是美,另外還加上優雅樂音陪襯,照道理說應該頗感動人心。但他的作品卻總是少了些更強的生命力,沒辦法更撼動人心。也可能是他總站在某個特定的角度,既不肯彎一下腰,也不肯多抬抬頭,才會有種總是帶著自以為是的人文觀點來刻劃他劇中的腳色。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三隻猴子(作者論:努瑞貝其錫蘭)
三隻猴子,將是第一部土耳其籍導演努瑞貝其錫蘭(Nuri Bilge Ceylan)在台灣盛大(金馬影展算是小規模映演)公演的電影。也是我十月份所期待的電影之一。
看預告片可以發現其色調跟前作適合分手的天氣(Climates)跟遠方(Distant)極其相似。
先說說這位導演的前兩部作品好了,遠方是2004年慶祝聖誕節看的,適合分手的天氣則是應該在2006金馬影展觀看,但換票換了兩次終究還是超過映演時間,不得其門而入,最終只得求助運輸工具,當然,那畫直就差很多了。這兩部目前在台灣連DVD都找不到。遠方看的我昏昏欲睡,適合分手的天氣是我一看到劇情簡介就馬上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但最終還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除了大雪紛飛,什麼都沒留下了。既然這樣,那憑什麼要給他第三次機會呢?看在可以在大螢幕感受不同渲染力的份上,真的還是船過水無痕的話,我也只能說我的品味跟坎城相差甚大。(遠方獲品審團大獎,適合分手的天氣拿下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三隻猴子更一舉為導演奪得最佳導演獎。)
片名三隻猴子出自日本的典故,由來不在這邊贅述,真的不知道的話,問一下孤狗大神什麼是日光東照宮,包準你得到滿意的答案。
愛用熟識已久的非職業性演員,低成本,極簡主義(minimalist),人與人間的疏離(estrangement),平淡無奇的日常個人生活,從努瑞貝其錫蘭作品特色的描述,不難看的出來為何國際評論喜歡把他跟蔡明亮相提並論吧。
2006年6月16日 星期五
在地的電影節:高雄電影節
如果你是影展常客的話,很難沒聽說過麥克漢內客(Michael Haneke)這個名字。早在1993,94年的金馬國際影展,就分別映演過他的班尼的錄影帶(Benny’s Video)跟或然率71(71 Fragmente einer Chronologie des Zufalls);就連辦了好幾屆的絕色影展都曾把大快人心(Funny Games)排進片單裏;近期如上過院線並且把戲中女主角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一舉推上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后座的鋼琴教師(La Pianiste);三年前現身金馬影展的惡狼年代(Le Temps du loup);還有今年年初上過院線、DVD已發、即將在高雄電影節重新放映的隱藏攝影機(Cache)。
其實漢內客的電影並不是那麼好懂『看他在各國際影展獲獎無數便可窺見一二』,但剛好上過院線的鋼琴教師跟隱藏攝影機算是他從奧地利轉進法國拍片後,其中較淺顯易懂的『另一個說法是較貼近觀眾』。
還無緣目睹任何漢內客的高雄觀眾有福了,即將在本週六隆重開幕的高雄電影節有把實則野心頗大、但乍看下不過是單一跟蹤事件的隱藏攝影機排進片單裏。或許有人會質疑隱藏攝影機早就在百X達租的到,高雄電影節有放是有放,但又不是免費的,何必還要花那額外的100元專程跑到華納威秀觀看本片?理由很簡單,因為隱藏攝影機是一部極適合在大螢幕觀賞的電影。對一般人的認知而言,進戲院的目的就是要追求聲光效果,所以爆破越多越好,最好是動作場面從頭到尾從不間斷。很抱歉,如果這是你要的,而且你一點都不想要改變,隱藏攝影機並不是一部適合你的影片;但如果假設你對好萊屋影片的忍耐已到達極點,而你正想多看看一些世界各地、或許跟我們生活較接近的一些東西,隱藏攝影機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入門。
高雄電影節詳細片單請參見以下網址。
http://www.twfilm.org/2006KFF/
2006年5月1日 星期一
河堤公園上的天邊一朵雲
適合闔家觀賞的天邊一朵雲(The Wayward Cloud)蓮池潭歌舞片段。
看過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嗎?對片中幾近真槍實彈的性愛場面感到臉紅心跳嗎?還是對片中的場景是在哪拍攝的比較感興趣?
還沒看這部創下蔡明亮在台灣最高票房紀錄的國片前,好奇的是那些號稱模擬A片的場面究竟尺度有多開放,但真正看到影片時令我興奮不已的卻是片中一些熟悉不已的拍攝地點。包括陳湘琪在大馬路上挖鑰匙以及她跟小康兩人晃來晃去的公園,因為那明顯就是我家旁邊我常騎車經過的大馬路跟我常去慢跑的河堤公園嘛!
雖然還比不上英美各國美輪美奐、規模相對也較大的公園,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確實是有在進步中,因為河堤公園成為附近居民溜狗、散步、跑步、甚至品茗的據點,也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
下午靠近黃昏時,多可看見外傭或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年人或當起小朋友的保姆;晚上九點過後,剛跳完社交舞或做完體操的婆婆媽媽們便將公園讓給了三五成群聊天的年輕族群;周休二日假日時,則是小朋友跟年輕的爸媽一起騎單車,全家出動最好的時機;當然把公園當成是談戀愛最佳場所的學生情侶們,可是什麼時段都不缺。
所以下次如果你剛好路過附近,別忘了通知我一聲。如果嫌河堤公園沒辦法滿足你的話,附近餐廳可是多到會讓你有不知從何選擇起的困擾喔!
河堤公園裏的北橋。
2006年4月20日 星期四
2005年10月12號村上MIT演講特別報導
不能用閃光燈,拍出來的效果實在不太好,儘管如此,我朋友還是在旁碎碎念,說什麼正在拍照的都是亞洲人,那是因為老美不太會用數位相機好不好。
提前將近一個小時到因水管壞掉而無空調的MIT教室,開講時間不到,不知從哪冒出的人群已塞滿了整個教室,卡位動作慢一點的話,連走道,教室前端原本不應該坐人的地方,都呈現動彈不得的狀態。只在小說內頁看過村上先生的大頭照,看到本人時有一種超現實無法置信的感覺,畢竟我是你忠實讀者的資歷可是超過十年,而人生,會有多少個十年,更別提剛北上在大學宿舍時與你初識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當兵時農曆新年龍潭住院隻身搖晃於開往中國的慢船上、準備檢定時在村上朝日堂裏的鍛鍊、離家大半個地球來到Boston時卡夫卡與黑夜之後的陪伴。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