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幸福來訪時 : 2008金馬影展之六


英文片名The Visitor,短短的兩個字,但Visitor這個字幫這部片做了個絕佳的註解與開場。相較之下,中文名“幸福來訪時“未免太小家子氣。

##CONTINUE##以下一站幸福(The Station Agent)初次執導作品便站穩腳步的導演湯瑪士麥卡錫(Thomas McCarthy)新作,是以一個頭禿,看來有點年紀的男人作為開場。

畫面中的中年男子有點緊張,門鈴聲響起,來訪的是比主人還要更老的女人,“我們可以開始了嗎?“好奇心讓人不禁要問這客人要對主人進行什麼樣的服務?手指要記得彎,謎題揭曉,原來老女人是中年男子的鋼琴老師。老女人循循善誘,但中年男子似乎不是很進入狀況。課程結束,臨走前老師依照慣例再次跟學生確認下次上課時間,中年男子回道不必了,老女人問,“在我之前你已經請過幾個鋼琴老師?“中年男子回,“四個“。接下來老女人的回話可絕了,“你知道在你這個年紀學鋼琴是需要天賦的。如果有一天,你決定放棄學鋼琴的話,那請你通知我,我想買你的鋼琴。“

第二個場景出現,中年男子在講堂上演講,原來他是大學教授,上完課回到研究室,這次是敲門聲,但中年男子依舊是扮演著主人的角色,上門的客人顯而易見的,這次換成是原來作業遲交想要補交的學生,學生以有個人因素延遲了作業的正常繳交時間,但中年男子大條不甩的教訓學生,連正眼也不看他的拒絕接受這遲來的報告。同樣是主人,專門(當大學老師)的跟不專門的(當學鋼琴的學生)態度原來差異可以是這麼多。我說了這麼多,但這只不過是短短開場五分鐘內發生的事呢。而這幾分鐘內,引人興趣的可多著,中年男子為何如此難以親近?他為何想學鋼琴?他沒有任何家人嗎?別擔心,隨著劇情進展,一定會給你個滿意的答案。也只不過在這幾分鐘內,讓我不由自主的佩服起又編又導的湯瑪士麥卡錫,他的劇本是如此的縝密,分鏡是如此的步步為營。看到這,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個小人物的故事,但格局可沒那麼小呢!

祕密多到不行的中年男子被迫不得不從康乃迪克進到紐約市來參加研討會,因此他得回到已經久未居住的住所,也因而很難得的他此次是以由外往內開門的身分出現,但其實他還是主人的身分呢。改變總是好事,尤其對這一成不變的人而言。一進門,發現冒出一男一女兩個非美裔的不速之客。到此,開頭起了個差不多,主角也全都介紹完畢,於是乎,真正的故事就由此展開。

講到這裡,故事重點都尚未提到。鑑於篇幅已經拖了非常之長,讓我速速切入重點吧。隨著故事進展,學起鋼琴總是半途而廢的中年男子開始跟不速之客的男子學起了非洲鼓。鋼琴vs非洲鼓,四拍vs三拍,美國人vs非美國人。 當觀眾正沈浸在這音樂的盛宴之時,警察與人權這在流行不過的話題,隨著中年男子的打擊鼓老師在地下鐵被警察攔檢,隨即被戴上手銬,又把影片往另一個層次推進了起來,而這一切都是後911時代的迷思?導演的企圖到此終於浮上水面。

音樂的部份讓我們得到解答,那中年男子的個人生活呢?原來他老婆過世,兒子也到倫敦去了,明明閒得一個學期只教一門課,卻總是裝忙,忙著寫他那本一直為完成的書。直到打擊鼓老師被關進detention center,他母親這新角色的出現,填補了中年男子心中一直空著的那個位置,也讓我心中有股溫暖的感覺。

打擊鼓老師下場究竟為何?中年男子跟打擊鼓老師媽媽是否會發展出一段黃昏之戀呢?留待你們自己發覺吧。但不知為何,當片尾那美國國旗飄起之際,我不禁希冀這樣的狀況不會一而在在而三的發生。

PS: 本片有絕大部份場景在紐約市拍攝,連著名的紐約大學,Staten Island Ferry都入鏡了,懷念或者純粹想一覽Big Apple風光的你可千萬別忘了觀賞。

個人喜好:★★★★

沒有留言: